Hi,有项目需要沟通吗?让我们开始吧
我们很擅长也很乐意为客户的产品做一些事半功倍的交流和见解
黄如花 石乐怡 高天玥: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全球图书馆界在行动
2025-06-21
数字能力
不断提升图书馆界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是IFLA文件持续倡导的思想◆■■★■◆。2011年至今,IFLA已发布10余个关于数字素养教育的文件(见表2)。
数字素养相关主题备受关注★■★■★★,推动图书馆界不断吸纳更多研究力量,这些研究力量又不断促进数字素养学术研究的受重视程度与成果水平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摘要★◆★■:数字素养已成为公众在数字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全球图书馆界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系统梳理国际图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图书馆学(协)会,我国图书馆界权威行业组织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情报学院(系)◆★◆■,各级各类图书馆等为推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所采取的重要行动,包括:成立数字素养教育的专门机构,制定数字素养框架,发布指导文件,举办数字素养教育活动,开展数字素养的学术活动。
ACRL持续增进信息素养教育主体对该框架的应用。框架发布之初,ACRL迅速推出《框架实施的说明》[28];2017年■◆◆◆◆★,推出ACRL信息素养框架工具包[29];创建■◆★“ACRL框架的信息素养沙箱”资源存储和共享平台,供信息素养教育主体获取基于该框架衍生的课程计划、教学材料、教学案例等[30]★★★◆;2023年5月,依据该框架开发教学参考计划《利用潘多拉魔盒★★■◆★◆:信息素养与人工智能的交汇点》[31],提供在信息素养★◆★◆◆、视觉素养、数字素养★★◆★、隐私素养教育中嵌入AI工具的方案;2023年6月◆◆★■★◆,发布《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配套文件:教育工作者指导》[32]。
全球图书馆界重要组织发布的数字素养指导文件包括战略规划★■、声明、指南、宣言◆◆、报告、手册、倡议等,表明发布机构对数字素养的认知、态度■◆,旨在指导与促进数字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
依据不同群体的特征与需求举办定制化的数字素养教育活动■◆◆。公共图书馆因其公益性与包容性,具有面向社会多元群体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优势,更具有面向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职责■■◆■◆◆,在弥合数字鸿沟、彰显人本关怀上发挥重要作用◆■。已有成果论述我国公共图书馆面向不同群体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55];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面向老年人[56]、难民与移民[57]的数字素养教育较为突出;加拿大与英国的公共图书馆重视开展面向老年人、失业青年■◆★★、贫困人群、残疾人的数字素养教育[58-59]◆★。
我国政府认可图书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主体地位[10]。图书馆界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中亟需更广泛、深度地参与■◆★,特别是面对AI广泛应用引发的提升AI素养的迫切需求,相关研究与实践仍有很大空间。本文立足全球视野,梳理全球图书馆界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为◆◆,扩大图书馆界的影响。
亟待开展面向创新创业场景的数字素养教育。尤其是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更须紧跟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端口前移趋势,培育高质量数字化创新人才。2022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推出全国首个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系统性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营■★■”,设计多源数据获取、数据可视化工具使用、项目申报书撰写、创新创业成果产出形式与发表途径选择等教育内容■■★■★,创新创业孵化成效显著[65]。2024年起,■★◆★“大学生科研训练营■◆★★”指导学生利用AI开发与创造多模态的数字内容,辅助更广泛的创新创业活动。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必要举措。《2022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指出“赋予数字排斥群体使用数字服务的能力对持续参与电子政务和实现广泛的数字包容很关键”[1]。欧盟(European Union,EU)发布的《2023开放数据成熟度报告》将★■★■◆“在全社会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活动”等相关内容纳入评估要点[2]。由联合国大学(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UNU)等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等支持的★◆◆■“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国际大会”2024年征稿主题之四是“公共部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关注“促进公众与企业对政府信息与公共服务的获取”等议题[3]◆■。我国出台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多部指导数字政府建设的政策,均强调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英国图书馆界重视通过战略规划指导信息素养教育。CILIP于2018年11月发布《CILIP从业者发展战略2019-2024》[45],从对信息从业者的要求切入,凸显图书馆支持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有道德的信息专业人员应承诺能够维护、促进与捍卫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的提升。苏格兰图书馆和信息委员会(Scottish Library&Information Council,SLIC)持续将信息素养作为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目标与机遇:苏格兰公共图书馆2015-2020战略规划》的战略目标一、三■◆★、四、五均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46],《苏格兰公共图书馆战略2021-2025》的15项战略目标之一是“确保对可信、准确信息的获取,从而培育积极的公民意识,助力社区做出明智决定”[47]。
从表2不难看出,IFLA对素养教育的关注重点不断拓展★◆◆★★,从“媒介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再到与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密切相关的AI素养[40-41]◆■★■■★。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是全球图书馆界落实教育职能的必然,是推进社会公平、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全球对AI素养教育的需求更加紧迫,我国图书馆界更须在数字素养教育的已有基础上,加快推进跨学科、多领域■■◆■★、多主体的AI素养教育实践与研究,为我国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黄如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图书馆教授,博士生导师; 石乐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高天玥,深圳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面向不同行业的数字素养教育活动不仅提升个体在各自行业中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机遇的能力,亦将促进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长远发展。UNESCO于2018年发布的“全球数字素养框架”(Global Framework of Reference on Digital Literacy Skills,DLGF)的第6大领域为“职业相关能力”[54],包括在特定行业或职业中使用专门的数字工具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长期致力于提升全美医学/健康图书馆员为用户开展医疗信息参考咨询的数字素养能力;2023年12月◆◆★,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武汉大学图书馆主办首届湖北省高校图书馆馆员数字素养培训,全省100多位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员参加培训。随着AI在绝大部分行业得到应用◆◆■■,DLGF的“职业相关能力”延伸至AI素养中,正是在特定行业或职业中使用专门的AI工具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AI已深入应用于教育全阶段的学习场景★◆★★◆★,UN-ESCO于2022年发布《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对政府认可人工智能课程的调研》[61],于2023年4月发布《高等教育中的Chat GPT和人工智能:快速入门指南》[62]◆★◆◆◆★。可见■◆■★■■,图书馆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还要促进学生开展AI驱动的学习■■。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与普林斯顿计算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开设面向全校师生的■★“AI工作坊”,2024年春季的课程包括指导学生利用AI技术以及本馆特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武汉大学图书馆2024年的“AIGC主题培训◆★◆”,指导学生利用AI工具制作PPT,提升学生高效产出课程学习成果的能力■■■■◆★。
通过数字素养教育,使学习者具备利用数字设备与数字信息解决不同场景中的问题、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行动纲要》要求“着力要求拓展全民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四大场景★■◆■◆◆”,对场景化的数字素养教育做出明确指示。
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者在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面向全民开放的权威媒体,以及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多个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关于数字素养的学术文章或专题稿件◆★★,并得到其他在线媒体■■★■、二次文献的转载■★◆■。这些成果凝聚了图书馆学界、业界专家的智慧,从不同维度指导我国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学科在数字素养教育领域的社会影响,也有益于更大范围地引起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新闻传播学等其他学科的重视,促进跨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数字素养学术研究。
(2)数字素养委员会。ALA下设的公共图书馆协会(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n■★◆◆■◆,PLA)于2017年设立◆★■◆★“数字素养委员会★★◆”(Digital Literacy Committee)[19]。该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包括:指导公共图书馆满足社区在数字素养和技术使用方面的需求★■◆★;收集并传播公共图书馆运营中可能应用的数字素养资源、工具与策略的相关信息★★;提供开发与推广PLA数字素养教育产品的建议★◆◆◆★■;提供公共图书馆员分享数字素养经验与见解的沟通渠道■■■◆◆★;保持与ALA其他内部机构关于数字鸿沟和数字素养相关问题的联络■◆★★;促进PLA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该委员会的主要成就包括:提供促进PLA数字素养项目与教育产品开发的智力支持;提供支持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资源和工具■★★;通过会议演讲、学术研讨、发表论文等方式,提升PLA数字素养教育项目和成果的影响力等。
专题征稿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其选题往往密切结合社会时事、学科前沿■■★◆◆、领域热点,且由于形式灵活■★,能够快速◆★◆★■、大范围地召集图书馆界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者与从业者贡献智力成果■◆■★。国外常用“Call for Papers”形式征稿,IFLA的ILS连续多年为IFLA WLIC以及各类学术活动征文,2023年4月为IFLA WLIC征集主题为“携手培养Chat GPT时代的批判思考者”的稿件。国内主要包括会议征稿、案例征集等★■◆◆◆,如2024年6月,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发布“新质与数智★★★:AI素养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议征稿通知,《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等刊均予以支持★★◆■★◆。
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认为,数字能力是个人和组织在当今世界获得蓬勃发展的必备技能★■◆■★■。为此,JISC面向个人和组织分别开发了数字能力框架。
(1)数字素养任务组★★。201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的信息技术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OITP)组建数字素养任务组(Digital Literacy Task Force)。该任务组虽已于2013年冬季停止服务[15],但为全美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一提:于2011年提出颇具前瞻性和代表性的“数字素养”定义,即“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查找、评估■★★■、创建和传播信息的能力◆★,需要具备认知与技术技能■◆■”[16];于2013年发布《数字素养、图书馆与公共政策》[17]和《数字素养建议》两份重要文件[15]■■★;支持OITP促进数字素养教育的各项工作■◆◆◆■,其具体贡献完整收录于OITP在2013年欧洲信息素养年会(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ECIL)组织的国际讨论小组(International Discussion Panel)的宣讲文件[18]。
美国和英国的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处于全球引领地位[14],其各自的国家级图书馆学(协)会的数字素养教育专门机构均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也引领了其他国家图书馆学(协)会的相关活动◆◆◆★◆。
ALA号召全美重视与支持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2013年★★■,ALA数字素养工作组接连发布两份重要文件:1月发布《数字素养、图书馆与公共政策》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数字素养是课堂表现、劳动力准备,以及充分参与公民生活的基础,界定并强调美国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容范畴与现实意义[17];6月发布《数字素养建议》,提出在ALA中专设关于图书馆与数字素养的成员团体、增加对数字素养的投入、发展与维持稳固的合作关系、加强和扩大研究与评估◆◆■■★◆、增强数字素养项目的可及性[15]。
中国图书馆学会(以下简称■◆■“中图学会”)于2022年3月在其学术研究委员会下设信息素养教育专业组,秘书处设在该专业组主任所在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成员来自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内多所高校信息管理相关院系及高校图书馆◆★★。自专业组成立以来◆■◆★■,已组织全国图书馆学界与业界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团队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如在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参与主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主题论坛,邀请全国图书馆界知名学者◆★◆◆、业界骨干■■★、青年学者等共同探讨我国数字素养教育的多方面议题[22]◆◆◆。
《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要求“拓展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场景”■★■◆,图书馆需指导公众通过使用数字设备、获取与利用数字信息■■★■■,更高效、高质地满足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电子购物■◆■★、在线社交★■、医疗保健等生活需求。UNESCO发布全球首个关于AI与教育的共识宣言《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60],指出要培养在AI时代中更好地生活所需的价值观与技能。为此◆★◆★★,图书馆亟需关注面向生活场景的AI素养教育。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举办★◆■■★“社区中的AI★◆■”系列活动,指导公众了解生活场景中的AI应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委员会(National Library Board,NLB)主持的全国性数字素养培育项目“S.U.R■■◆◆◆★.E.”(Source■◆■,Understand■★■■◆★,Research,Evaluate◆■■★■,S.U.R★★◆◆★.E.)着力开展关于甄别AI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真伪的培训,提升公众合乎道德◆★■★、符合规范地利用AI及AIGC丰富与改善生活的能力。
武汉大学原“数字图书馆研究所★★”于2023年更名为“武汉大学信息素养研究中心”◆■,以聚焦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其主要成员包括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和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2023年,以该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依托申报的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获批■■◆◆◆。2024年3月■■◆★,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13个单位联合主办的“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交流研讨会”上,武汉大学被遴选为学术研究组组长单位。
中图学会于2019年年会的“信息素养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发布《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行动倡议》,提出四方面内容:面向国家信息化战略需求■◆◆★■★,构建中国公民信息素养培养体系;面向国家教育创新战略需求,推动优质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面向国际信息素养教育新环境★■◆■■,建立中国信息素养教育论坛;面向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需求,传播信息素养教育的中国声音[53]。同年底,该倡议以“中图学字[2019]110号◆■★■”形式向全国发布,呼吁全国图书馆界重视全民信息素养提升◆■★■。
制定数字素养框架是开展数字素养培养的核心工作[24]。已有成果详细论述14个国际数字素养框架的内容与特点[25]。以下阐述三个由图书馆界知名组织制定的数字素养框架◆■■■。
我国多个省市的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合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院系、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等机构联合举办信息搜索赛事,发动图书馆学界■◆■◆、业界的专家共同参与★■◆◆★■。2021年12月,首届川渝高校信息素养大赛川渝联赛遴选一批来自图书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数字素养教育做出突出成绩的专家(如获教育部在线开放课程奖的信息素养类课程的主讲人)作为评委团,不仅指导与点评学生参赛成果,也为赛后宣传■■◆■、后续赛事的内容改进与赛制完善等建言献策。
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开展的科研场景下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最具代表性■★。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科研一线的信息素养教育已产生较大影响[64]★◆■。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推动科研第五范式★★■◆“智能化科研”(AI for Science/Research,AI4S/AI4R)的到来★★★■◆,迫切要求图书馆开展面向科研场景的AI素养教育,指导科研人员选择适合的AI工具并以合乎规范的方式应用于科研活动中■◆◆■。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均已面向全校师生开展AI科研工具使用的培训。武汉大学图书馆围绕科研场景下的AI素养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尝试:举办◆◆★“AI助力科研创新”线上讲座;策划“图书馆AIGC主题系列讲座”,包括■◆◆◆◆★“Scopus助力科学研究★◆■”“AIGC助力学术研究———工具和方法”等专题★★◆★。
JISC将AI相关内容补充★■◆、嵌入各能力要素中★◆■■,如应用生成式AI软件和服务★◆◆◆,了解AI生成内容及其编辑的基础知识★■◆◆,使用生成式AI等工具组织、计划和反思学习过程等[34]。
提升工作场景中的数字素养■★◆■,更大程度地发挥数字素养教育促进就业公平与社会包容、弥合经济鸿沟的重要作用。PLA主持建设面向全美开放的数字素养教育平台“数字学习网■★■★■◆”(,开放大量关于计算机使用方法、电子简历制作■★■◆★、在线面试技巧等内容的课程。面对AI取代就业岗位的风险与隐忧★◆,图书馆更需加快推进面向工作场景的AI应用教育,如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指导企业人员了解利用AI工具辅助数据分析、内容设计的方法,以实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2024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在工作场所使用人工智能:机遇■★■◆◆、风险和政策应对》所要求的帮助正面临AI取代工作岗位危机的从业者提升应对能力,帮助可能借助AI获得更好职业发展的从业者提升竞争力[63]。
全球图书馆界积极开展数字素养的学术活动,为数字素养教育提供学理支持和学术指导,相关实践进展及成效可总结为如下三方面。
通过凝聚全行业、跨行业智慧★■■◆★,共促数字素养教育的长足发展★■■★■。较具代表性的实践是举办信息搜索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用■◆■■、赛学交流的方式促进数字素养提升,已发展出两种跨界融合模式。
英国图书馆与信息协会(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CILIP)在2003年成立信息素养小组(Information Literacy Group■◆,ILG)[20],在继续教育■■◆、健康、高等教育、公共图书馆、中小学★★◆★、专门图书馆6大领域支持信息素养教育。ILG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贡献包括但不限于:更新信息素养定义,指出信息素养教育面向所有公民,界定面向5种场景的信息素养,包括每日生活、公民身份◆★■◆、教育、工作与健康[21]◆◆■★★■;开通信息素养专题博客,为全英乃至全球的信息素养教育从业人员提供交流与分享平台;设立研究项目资助计划,目前已资助12个项目◆■,并公开已结项项目的建议书、结项报告等资料;支持CILIP主办面向全球图书馆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者与从业者的图书馆员信息素养年会(Librarians’Information Literacy Annual Conference◆◆◆,LILAC);创办信息素养主题的专门期刊◆★■◆■。
数字素养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且实践性与情境化极强的研究领域。全球图书馆界通过举办追踪数字素养前沿议题的学术会议★★■★★◆,实现图书馆学界、业界的经验交流与灵感启发★★◆■★■。2023年8月,在第88届IFLA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IFLA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IFLA WLIC)上◆◆◆◆■★,AI SIG等策划并主办“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生成式AI是敌是友”的分会场,共议AI素养相关议题。
不断吸纳新兴的◆■◆■★、其他研究主题的研究力量参与★■◆★■。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组织数字素养专题稿件的实践中◆■■■◆,已不乏信息行为、公共文化、数字经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图谱等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的大力参与,加快启发跨领域乃至跨学科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学术会议专题征稿形式,也促进来自图书馆学界★◆■■、业界乃至跨学科的研究力量的参与。
在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方面,ACRL一直起引领作用◆★。ACRL发布指导文件呈现“标准-框架-框架的指导文件与工具包■◆◆★■★”的历程◆◆◆★◆。ACRL于2000年颁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后,美国所有高校依据该标准改革信息素养教学与评价。随着形势发展,ACRL于2015年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替代上述标准◆◆◆,并基于此框架研制指导文件■◆★。
武汉大学图书馆重视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1984年◆◆★、1985年■◆■,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分别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改进和发展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后■★★■★★,武汉大学图书馆及时响应◆★★,于1987年设立“文献检索课教研室”,2004年设立“信息素质教研室”◆■■★。2021年11月5日中央网信办发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武汉大学图书馆在原★★■■◆■“信息素养教研室”的基础上扩大力量,于2022年3月成立“数字素养教育中心”◆◆◆■■■,负责牵头和谋划全馆数字素养教育工作。
适时成立推动全球图书馆界AI素养教育的组织。IFLA于2021年12月6日召开探索性会议★★◆■◆◆“人工智能的新方向:成立国际图联人工智能特别兴趣小组”[13]◆◆★■★,自此,IFLA人工智能特别兴趣小组(IFLA Special Interest Group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SIG)成立。AI SIG的工作重点包括举办相关主题的会议、开发AI和算法素养技能与能力清单◆■◆◆★、发布关于图书馆和AI伦理的立场文件■■★、收集在图书馆利用AI或开展相关服务的全球最佳实践范例等。
通过扩大数字素养学术成果的可见度与影响力,为后文的强化数字素养研究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素养教育是中国图书馆年会多年的热议主题■■◆◆★,2014年★◆、2015年、2018年、2019年和2023年年会分别组织了5场关于信息素养的分会场或主题论坛★◆,会议内容均聚焦当下的前沿热点◆■★◆■。如2014年和2015年的分会场密切结合国家大力建设MOOC的背景探讨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2018年和2019年的分会场重视全民信息素养与公众信息素养,2023年结合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的实践探索■★,将会议主题聚焦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高校设立的专门机构集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且具有显著的学术研究优势★◆■★◆★。
澳大利亚号召全国图书馆界重视多元素养提升。早在1979年,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协会(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ALIA)就发布《图书馆与素养的声明》[48],于2001年发布《澳大利亚全民信息素养的声明》[49]◆★■。2023年以来,ALIA与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员委员会(Council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 Librarians,CAUL)◆★★◆、澳大利亚开放获取协会(Open Access Australasia)■◆★◆、南澳大利亚中小学图书馆协会(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of South Australia,SLASA)等图书情报领域的组织共同发布多份AI素养教育指导文件:2023年9月,分别针对师生与公众的AI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提升发布两份报告[50-51]◆◆;同年11月■★◆◆★,发布关于中小学图书馆AI素养教育的报告■★,明确教师馆员开展师生AI素养教育的重要职责[52]。
图书馆一直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主体。数字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升级版”◆★★■■,其内涵、外延、场景、受众、目标等比信息素养更为宽泛和丰富[4]■■★◆。多个国际组织强调图书馆在数字素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5]◆◆◆◆。国际图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2017年8月发布的《IFLA关于数字素养的声明》[6]◆◆■■◆★、2020年12月发布的《数字技能政策中的图书馆:政策领域■◆■★◆★、机制与实践》[7]均表明★■★■★■,图书馆的数字技能培训能够促进公众数字素养水平提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AI素养教育提出迫切需求,图书馆员作为最前沿的信息和数字素养教育专家,可为AI素养培育做出重大贡献[8],助力实现UNESCO于2021年11月发布的首份AI伦理的全球性协议《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提出的★■◆◆“在公平获取AI技术、享受技术带来的惠益和避免受其负面影响方面不让任何国家和任何人掉队”[9]。
全球图书馆界组织和各类型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数字素养教育活动,其实践进展总结为以下五方面特征◆◆■■★。
为我国图书馆界数字素养教育组建影响力更广阔的教育主体队伍■★。2006年-2016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百度联合举办了十届“百度无限”全国高校信息搜索大赛,受到UNESCO、国际信息学院顶级联盟i Schools的认可,被UNESCO列为“全民信息计划”(Information for All Programme,IFAP)的组成部分。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等主办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大赛”★■◆◆◆,由湖北中文在线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智信数图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为赛事提供内容、平台、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个人数字能力》框架,以半圆图示定义六大基本要素★◆,以“数字熟练度和生产力”为核心,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依次为“数字创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数字学习和发展”“数字身份和福祉”★◆★■“信息、数据和媒体素养■■■◆★◆”及“数字通信、协作和参与◆■★■■”,分别对应能力的功能技能、创意生产★■、发展、自我实现■◆★、关键用途和参与的六个导向。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与需求★★■◆,面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育技术专家★■★★◆、图书馆★◆■■、数字领导者等角色定制框架使用指南[33]。
成立数字素养教育的专门机构不仅为图书馆界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提供机构保障,也为国际、国家、地区和机构等不同层面的图书馆界打造数字素养教育的专门交流平台。
《组织数字能力》框架同样包含六个要素,即“内容和信息”★■◆◆■★“研究与创新”“沟通”“学习、教学和评估”四项核心活动◆◆■,★■◆“组织数字文化■◆◆◆◆”“ICT基础设施★◆★◆■★”两个支持要素[35]。JISC提供与该框架相匹配的战略步骤互动模型[36]及组织数字能力成熟度模型[37]★■,重点为高校构建组织数字能力提供案例参考[38]。
尤值一提的是,公共图书馆已关注并推进面向不同群体尤其是的AI素养教育,以帮助弥合AI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数字鸿沟。如宁波市图书馆的培训项目“用AI改变生活”指导视障读者利用AI软件拍照识图;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指导老年人了解和掌握AI类手机APP的用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到数据开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ZD329)研究成果之一
PLA指导的数字素养教育。其为农村与偏远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员专门编制了《数字素养教育手册》[42],阐释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图书馆员的数字素养教育职责及其应具备的数字素养能力,整合相关研究与教学资源指导图书馆员开展数字素养培训。
更多案例
Hi,有项目需要沟通吗?让我们开始吧
我们很擅长也很乐意为客户的产品做一些事半功倍的交流和见解